9月16日,為深入實施黨中央關于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推動張家港鄉村治理檔案工作,江蘇省檔案館調研組赴張家港市進行檔案工作服務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國家試點工作調研。
張家港市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長期以來,將農業農村檔案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持續性的工作,全面推進,成效顯著,2019年國家檔案局與民政部聯合組織“檔案工作服務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工作。張家港市確定為江蘇唯一的整體試點地區。為推進試點建設,調研組深入楊舍鎮旗桿村、樂余鎮永利村和錦豐鎮常家村進行實地調研指導,查看了的檔案工作服務農村基層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張家港市檔案部門聚焦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和實踐需要,目前全市10個區鎮、121個社區、147個行政村、134個涉農單位檔案工作達省星級標準。部分試點村先行先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檔案服務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在旗桿村,調研組一行查看了以繆氏清廉文化(繆昌期)為特色的鄉賢、老黨員、好人、退役軍人等特色家庭檔案和文明“隨手拍”“抗疫”等社會記憶專項檔案,并了解到目前旗桿村民生檔案利用服務已納入村級便民服務平臺和全科社工工作點位,實現了“查檔隨時隨地、閱檔一鍵打印”。在永利村,調研組一行參觀了“果園里的檔案憶空間”(建設中)、文化四合院、村史館等地,查看了按新的村級檔案管理清單整理的各類檔案和農民合作社檔案、“印記·樂賢助興錄”鄉賢檔案、“足跡·樂娃成長錄”未成年人成長檔案和“鄉村影像記憶工程”等。在常家村,調研組一行查看了“常家往事”口述檔案和最美抗疫人等專題檔案及農村產權交易、人居環境整治、河長制、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領域檔案,并參觀了村史館。
調研組認為,張家港市試點工作組織得力、部署得當、推進扎實,并能結合實際,科學把握鄉村差異性和發展模式,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突出“一村一品”特色檔案建設,培育了一批“檔案工作服務農村社會基層治理”示范村。通過試點工作推進,全市鎮村檔案工作管理體制更加完善、檔案資源體系更加健全、檔案公共服務更加優化、鎮村檔案管理水平實現整體提升,服務農業農村中心工作和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顯著提高。
調研組提出,開展試點工作是檔案部門服務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要求的重要行動,也是提升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內在要求,張家港市作為國家級試點,要聚焦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和實際需要,在農村基層檔案工作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創新、大膽實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全省鄉村檔案工作服務基層治理提供有益經驗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