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由陜西省檔案局、陜西省檔案學會共同主辦、大唐西市博物館協辦的“絲綢之路檔案學術報告會”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召開。
陜西省檔案局副局長趙萬吉、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王彬到會并致辭,陜西省檔案局副局長鄭惠姿,寶雞市檔案局長齊周懷、漢中市檔案局長孫啟祥、延安市檔案局長李慶峰等部分市局領導,各市檔案學會、各專業分會常務理事,協作組組長單位及部分會員代表120余人受邀參加了報告會。
報告會由陜西省檔案學會理事長李玉虎主持。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榮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館顧問、唐史專家張沛,西安市檔案局副局長黃海絨圍繞“絲綢之路檔案學術交流”作專題報告。
北京大學教授、長江學者榮新江為本次報告會作“行走在絲路上的唐朝公文檔案”主旨演講。唐代因為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與外部世界交往最為繁盛的時代,唐代長安是使者、僧侶、商人、軍人行走陸海絲路的起點,也是終點,這里匯聚了當時歐亞大陸上的知識精英和物質文化精華,流傳下來的文獻資料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結合在敦煌發現的唐代檔案資料,榮教授介紹了唐代公文如何從長安城傳遞到絲路上的西域各州、府、縣、鄉的流轉制度,對唐朝西域地區公文管理的細節進行了細致解讀。從公文的傳遞入手闡述了唐朝與西域以及與波斯、阿拉伯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通過貿易等多種形式來完成的。榮新江教授通過文獻資料分析比對,讓在場的聆聽者感受到文獻檔案在研究“絲綢之路”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對繁榮陜西和絲綢之路檔案學術研究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報告會上,唐史專家張沛以《歷史上的大唐西市》為題介紹了唐代西市的情況。唐代西市位于唐長安皇城的西南方,始建于隋,興盛于唐,占地1600畝,建筑面積100多萬平方米,有220多個行業,繁華程度盛極一時。當時的西市商業貿易西至羅馬、東到高麗,是占地面積最大、建筑面積最大、業態最發達、輻射面最廣的世界貿易中心、時尚娛樂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西安市檔案局副局長黃海絨講述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西安市檔案館以全新理念深入探索中外絲綢之路檔案工作的交流與合作,在中亞國家開展境外“絲綢之路”檔案征集工作情況。
參會代表表示,報告會以新穎的形式、特殊的地點探討絲綢之路檔案內涵,發掘絲綢之路檔案文化,對于進一步弘揚絲路精神,推動絲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