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正式發布。《綱要》將《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的“加強檔案文獻保護和利用”,進一步具體化,在第三十七章“加快文化事業發展”第二節“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中,對檔案事業發展提出總體要求,即“促進檔案文獻保護利用,積極推進檔案數字化建設”。在所附專欄“文化發展重點工程”中,將四川省檔案館與四川大劇院、四川劇場、天府新區省級文化中心一并列入“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的重大文化設施,在“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同時,強調“建設檔案館庫和數字檔案館(室)”;在“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中,將“四川省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工程”,與“蜀道”和“茶馬古道”沿線重要文物保護工程、川渝石窟保護工程等一并實施。同時,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智慧城市和“互聯網+”行動等專項規劃。
因此,關系檔案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即檔案館庫建設、檔案數字化、檔案文獻保護和開發,均納入《綱要》。其內容之全面、力度之大,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歷史之最,為全省檔案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將引領全省檔案事業在“十三五”時期科學健康發展。
檔案事業發展全面納入《綱要》,除了省委省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高瞻遠矚,高度重視檔案事業在依法治國、全面建設小康中的重要作用外,四川省檔案局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盡最大努力,為全省檔案事業贏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政策支撐。
一是提前謀劃。早在2015年年初,省檔案局就將檔案事業發展納入《綱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確定由分管副局長牽頭,局法規處負責文稿調研起草,辦公室負責與有關主管部門溝通協調,多渠道合力爭取最佳結果。共召開了三次專題工作會議,討論工作方案和報送文稿事宜。局長辦公會、碰頭會也多次研究相關工作。二是深入調研。局分管領導和法規處,深入宜賓、內江、遂寧、南充等地和甘肅、山東等省實地調研,并2次印發調研提綱,面向21個市州檔案部門征求意見。借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論證會在蓉召開之機,以及通過互聯網和微信等渠道,全面了解國家檔案局和其他省(市、區)規劃編制進展情況,爭取納入總體規劃有關情況,為提出四川省納入總體規劃的內容,做足功課和準備。三是積極協調。2015年5月,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基本完成四川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實施評估工作,總結分析“十三五”時期全省檔案事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檔案館庫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和檔案文化建設,是今后一段時期全省檔案事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是影響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關鍵,并分別形成三個專題報告,分送省發改委和省文化廳,以詳實的數據和充分的說理,及早提出檔案部門對《綱要》編制的訴求,引起規劃起草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局分管領導和辦公室有關人員,除電話溝通協調外,多次親至省委辦公廳、省發改委、省文化廳匯報工作,反應情況。在“加強檔案文獻保護和利用”納入《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后,又以此為據,多次與省發改委、省經信委和省文化廳協調,強調和重申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檔案事業發展的瓶頸,積極爭取將檔案事業發展最大程度納入《綱要》。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檔案局將根據《綱要》的具體內容,加緊與有關主管部門進行協調,將《綱要》的主要精神落實到四川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規劃制定好,落實好,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積極推進檔案事業科學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