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慶市武隆區檔案館與時俱進、主動作為,創新檔案征集方式、豐富檔案征集手段,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推進檔案征集工作,檔案征集效果顯著:4月21日,重慶市武隆區檔案館舉行檔案捐贈儀式,接收全區3名援鄂醫護人員捐贈赴湖北孝感抗疫一線請戰書、工作證、日記、綬帶等實物資料;9月,征集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陳旼媚的證書、獎章(復制件),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邀請函、入場劵(原件);10月,征集到武隆區獲“2018社會治理創新典范區”“2019社會治理創新典范區”獎牌(原件),“全國雙擁模范城”證書、獎牌(復制件),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彭小兵的證書(復制件);12月,征集到武隆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獎牌(復制件)、全國先進工作者羅旦華的證書、獎章、綬帶及參加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出席證等實物(原件)5件。
做好檔案征集工作的途徑。一是立足館藏。武隆區檔案館對全區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梳理,確定檔案征集重點及方向,并由主要負責人帶隊走訪調查,從各個方面挖掘征集信息。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下發檔案征集文件、發布征集啟事、印發征集宣傳品等,使廣大市民參與其中,引導主動提供信息和線索,積極捐贈珍貴檔案資料,如市民李文龍把自己多年來收藏的七八十年代使用的棉花票、布票、電影票等珍品捐贈給檔案館。三是利用現代網絡。武隆區檔案館拓寬檔案征集渠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征集手段,利用電話、網絡、微信工作群開展征集,如開展抗疫檔案資料征集時通過網絡、微信、抖音APP等收集愛心捐贈、援鄂物資啟運、援鄂醫療人員工作、歡迎抗疫英雄回家等視頻,《疫情下的武隆 》《重慶武隆:逆行英雄》公益宣傳片等12個,時長7.93分鐘。四是征研結合。通過舉辦檔案史料展覽、印刷編研成果,推動館藏檔案史料整理研究,以研促征,以征補研,征研結合,進一步深化檔案征集工作。2020年8月,在征集疫情防控檔案的同時,編纂《重慶市武隆區戰疫大事記(1月20日—5月23日)》(上、下冊),收錄全區疫情防控大事500余條、各單位戰疫實錄數百條、感謝信倡議書14件、抗疫英雄日記3篇、抗疫文藝作品40余篇(幅)及全區干部群眾捐款捐物紀實,于11月內部出版。
做好檔案征集工作的體會。一是增強創新與實踐,打牢檔案征集工作基礎。重慶市武隆區檔案館創新檔案征集方式,實現征集內容從單一紙質檔案向征集各類載體檔案轉變、征集方式從被動等待向主動征集轉變、從單一的行政征集接收向靈活運用捐贈、寄存等方法轉變,至2020年12月,重慶市武隆區檔案館先后征集檔案史料200余件。二是爭取領導支持和重視,為檔案征集創新發展提供動力。近年來,武隆區檔案館加強檔案宣傳工作,2020年在《中國檔案報》刊登信息5條、文章2篇,《中國檔案》刊登信息2條,職工論文《新時代檔案征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重慶市武隆區為例》獲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征文三等獎,引起領導關注,為檔案館檔案征集工作創新發展提供動力。三是建立長效機制,為檔案征集工作提供保障。近年來武隆區檔案館依托《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重慶市檔案法實施辦法》,創新制定檔案收集歸檔范圍,成立檔案征集工作領導小組,落實檔案征集經費,為做好檔案征集工作提供制度和經費保障。四是完善征集網絡建設,營造檔案征集工作持續發展環境。加強對館內現有征集人員的培養、建立特約征集員隊伍、聘請檔案征集顧問,為檔案征集工作出謀劃策、穿針引線,提高檔案征集工作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