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寧市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國家檔案局關于印發<農村五保供養檔案管理辦法>的通知》精神,從關注弱勢群體、促進民生建設的角度,加強農村五保供養檔案管理,為落實黨和政府五保供養政策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12個縣(區)、102個鄉(鎮)、1391個供養服務機構全部建立了五保供養檔案。
一是明確工作職責。市檔案局與市民政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村五保供養檔案、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檔案規范化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市縣(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權限范圍內依法指導、監督五保檔案管理工作,縣(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分工負責五保檔案保管工作。
二是明確歸檔范圍。審核審批類檔案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保管,主要包括待遇審批材料、待遇申請材料、申請人身份證明材料、申請人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證明材料、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材料、鄉(鎮)人民政府調查審核材料、集中供養審批材料等。供養服務類檔案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保管,主要包括五保對象供養服務協議、分散供養對象照料記錄等。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保管在院集中供養五保對象的供養服務協議以及供養待遇審批、調整和停止等文件材料的復本。
三是開展試點工作。在興寧區開展農村五保供養建檔試點,以城區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為立檔單位,以五保對象為單位整理五保文件材料,檔案案卷按照鄉(鎮)和行政村分類整理,并按照農村五保供養證書字號的順序排列,五保供養動態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待遇復審、調整和停止等文件材料,隨時整理歸入相應案卷。為有效推進農村五保供養檔案在全市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四是加強檔案管理。明確分管領導和檔案管理人員,配備檔案裝具,統一編碼、分類管理、專人負責、專柜存儲,實行一戶一檔管理。建立健全檔案收集、整理、立卷、歸檔、保管和利用等各項制度,確保了五保供養檔案的齊全與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