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寧市國家檔案館聯合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等部門全力推進壯族文化檔案采集工作。
為做好壯族文化檔案采集工作,市國家檔案館、市民宗委、市民語服務中心有關領導組成調研組,分別赴各縣(區)開展前期調研,深入了解少數民族非遺檔案、民族村落活態檔案館建設及展陳情況,走訪了中學退休干部及壯族民間歌手,對接市級壯語方言音頻資料采集工作,為壯族文化檔案征集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盡可能采集壯族文化檔案,經有關部門研究,明確了檔案采集范圍,包括以下九個方面內容的史料、圖片、視頻、音頻、書法(篆刻)作品和實物等:一是反映壯族歷史文化、壯族語言文字、壯族人口分布等文化記憶;二是體現壯族人民多彩生活的壯錦、壯族服飾、五色飯、魚生、壯族歌圩、壯劇、民歌、壯族師公戲其他民間藝術、民間游藝等;三是展現壯族傳統節慶的壯族“三月三”、歷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地方節慶;四是反映壯族人民生產勞動的隆安“那文化”等;五是獨具特色的干欄式民居建筑;六是壯族禮儀禁忌;七是百鳥衣、“乜掘”、一幅壯錦等壯族民間傳說;八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南寧市制定出臺的關于民族文化工作的法規、規劃、重要文件及成果;九是體現南寧非遺保護工作成績和壯語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