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對外發布。
《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二五”時期廣東檔案事業發展的主要成績,描繪了“十三五”時期事業發展新藍圖。《規劃》結合世情、國情的變化,深入分析了目前面臨的形勢,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主要目標,部署了主要工作任務,提出了發展保障措施,并以附表形式詳細列出了“十三五”時期全省發展目標、重要指標和重點項目的進度及時限。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全省檔案部門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及廣東實施意見,以服務大局、服務民生和服務社會為主題,以信息化建設為龍頭,以建立健全“三個體系”為重點,全面提升檔案管理規范化、保存信息化和服務大眾化水平,力爭率先初步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檔案強省,為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規劃》部署六大發展任務: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積極推行村檔鎮管、總館分館制、文件檔案集中管理等機制;深化檔案提前移交進館改革,擴大形成滿5年、屬于進館范圍的紙質檔案和數字化副本移交進館及電子檔案次年歸檔移交工作試點范圍。在依法治檔方面,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檔案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草案,制定《廣東省僑批檔案保護管理辦法》《廣東省聲像檔案管理規定》;健全檔案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檔案行政執法檢查常態化;加大檔案管理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建立檔案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的制度與機制。在資源建設方面,積極貫徹國家檔案局第8、9、10號令,加大檔案收集力度;加強歷史檔案、名人檔案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等特色檔案的征集,構建更為完整的廣東記憶體系;積極做好民生檔案收集工作,推進館藏資源結構性改革。“十三五”末,全省綜合檔案館館藏總量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民生檔案達到館藏的60%以上。在檔案利用方面,探索開放利用新機制,“十三五”末完成館藏1990年以前到期檔案的開放鑒定;開展志愿服務和檔案服務下基層活動,推進城鄉檔案公共服務多樣化均等化;重點挖掘近代廣東海關、僑批和其他反映地方特色的珍貴檔案價值,積極參與和服務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等重大發展戰略;加快編研工作轉型,發揮社會協同效應,形成具有廣東特色的檔案開發模式。在檔案安全方面,明確檔案館建設任務時間表,要求尚未達到《檔案館建設標準》的檔案館2018年底前全部動工建設新館,“十三五”末投入使用;全面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檔案安全工作的意見》,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范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完善區域性檔案集中修裱機制,新設7個區域性檔案修裱中心;加大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力度。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加快檔案館(室)建設,到2018年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初步建成“數字檔案館”,全省各級有移交檔案進館任務的單位50%以上基本建成“數字檔案室”;加快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步伐,到2018年省檔案館、地級以上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縣(市、區)綜合檔案館館藏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比例應不少于館藏檔案總量的70%;其余縣(市、區)館應不少于館藏檔案總量的50%;全省縣級以上有移交檔案進館任務的單位,要將屬于進館范圍的室藏傳統載體檔案100%數字化。
《規劃》還從組織領導、資金投入、隊伍建設、檔案科研、宣傳工作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實現各項目標和任務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