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和斗門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省檔案局(館)、市檔案局(館)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推進下,珠海市斗門區檔案館新館在完成工地圍蔽、設備進場后,正式破土動工。經過歷時兩年艱辛的前期籌備,斗門區在珠海市三個行政區的新館建設中先拔頭籌,新館建設進入實質階段。
按照斗門區委、區政府統籌安排,斗門區檔案館新館與白蕉鎮文化中心進行一體化建設,選址位于斗門區“一河兩岸”黃金地段——白蕉鎮虹橋一路,總建筑面積(區檔案館部分)達5667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3300平方米,按珠三角地區縣級(縣改區)館標準設計建設,打造斗門區集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檔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閱中心、電子文件(檔案)備份中心“五位一體”的公共檔案館,并按照國家標準基本同步建成數字檔案館,預計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斗門區檔案館新館的建設,得到各級領導多方面的重視和推動,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對區檔案館建設高度重視,多次聽取專題匯報,作出重要批示,珠海市委督察室將區檔案館新館建設納入全市督辦事項掛牌督辦;斗門區委、區政府將新館建設納入《斗門區2015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斗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區主要領導親自為新館選定“一河兩岸”黃金地段作為建設用地,分管領導親自督辦新館建設,確保新館順利動工。在前期籌備工作中,省、市檔案局(館)領導對斗門區檔案館新館建設給予了精心指導和幫助支持。省檔案局(館)孟凡華副局長到新館建設現場實地考察、現場指導,對新館建設寄予厚望;市檔案局(館)領導更是在近年來多次到新館建設現場實地督察、現場辦公,組織專業人員對新館布局和設計進行專業的指導,協調解決新館建設中存在的難題。
斗門區檔案館新館建成后,將徹底解決多年來桎梏斗門區檔案事業發展的瓶頸,切實滿足斗門區群眾日益增長的利用需求和檔案歷史文化需求,為珠海市率先在全省建成檔案強市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