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入汛以來,湖南普降大到暴雨,6月22日至7月2日全省降雨量287毫米,長沙地區達453毫米,突破歷史極值。由于強降雨持續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據初步統計,已造成全省14個市州127縣市區1334個鄉鎮403.07萬人受災,緊急轉移人口63.3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27.09千公頃,倒塌房屋10764間,直接經濟損失103.36億元。
災情就是命令,全省各級檔案部門聞“汛”而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迅速采取一系列防范和應對措施來保障檔案安全。一是提前部署,把握工作的主動權。省檔案局及時印發《關于加強汛期檔案安全保管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檔案部門牢固樹立安全至上意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把汛期檔案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進一步落實安全責任,提高防范意識,排除安全隱患,確保檔案安全萬無一失。長沙市檔案局完善《長沙市國家綜合檔案館自然災害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安全預報和緊急處置體系。岳陽市檔案局制發文件要求在全市開展檔案安全保管情況自查,對檔案庫房、配電間、辦公用房、排水系統、防雷裝置等重點部位和重要設備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排查。二是加強督促檢查,及時消除隱患。省檔案局局長胡振榮作出批示,要求相關處室認真做好省館檢查與排查工作,提出處置方案,確保檔案安全。岳陽市檔案局組織督查組赴各縣市區開展汛期檔案安全專項督查;株洲、懷化、郴州等地檔案部門密切關注氣象預報和預警信息,掌握防汛最新動態,安排專人應急值班及庫房等重要場所巡查,人員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狀態,嚴陣以待。三是果斷處置,確保檔案安全。6月30日至7月1日,暴雨持續,省館館區四分之一的道路被淹沒,檔案館配電間、地下室出現大面積漏水,一旦漏水進入配電設備,將導致嚴重的電力事故及危及上百萬國有檔案的安全。由于全線單位全面停電,省檔案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臨時購買發電機,用小型抽水機將地下室警戒線內的水抽排,保證了電器設施設備的安全。在受災嚴重的常德桃源縣,啟動全縣檔案應急預案,多部門協同配合,督促協助縣社保局等單位將檔案轉移至安全地點;益陽安化縣城建檔案館位于低洼地帶,柘溪水庫泄洪加大時,庫房面臨進水的危險,縣檔案局現場指導緊急轉移8000余卷城建檔案到縣檔案館;益陽南縣檔案局發現有的庫房滲漏,檔案面臨被浸濕的危險,迅速安排人員轉移檔案,并向縣人民政府上報館庫維修方案,縣政府予以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由于各項安全措施到位,全省未發生重大檔案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