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沿線武漢下游的要塞和炮臺圖
9月18日,武漢市檔案館舉辦“武漢抗戰”展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緬懷為武漢抗戰作出貢獻的人們。該展覽通過8塊展板、66幅圖片概括了武漢抗戰的始末,主要講述了國共雙方重要機構、領導人物轉移到武漢,轟轟烈烈的保衛大武漢系列活動,武漢空戰,武漢會戰,機關西遷,武漢淪陷以及抗戰勝利、日軍受降的情況。
其中有一張1932年日本第一遣外艦隊窺探繪制的長江沿線武漢下游的要塞和炮臺圖。圖中精準地描繪了長江沿線的田家鎮炮臺、半壁山炮臺、馮家山炮臺等要塞核心陣地,這些都是長江的天然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后來在1938年8月下旬至10月初,中國軍隊與日軍在江西瑞昌血戰一個多月,圖中的田家鎮、半壁山要塞相繼失陷。地圖的下方還配有文字,是情報人員對長江沿線中國軍隊訓練情況和防御工事的情況說明。
此圖是武漢市檔案館專家從日本戰爭資料數據庫尋來,繪制于1932年,可見日軍侵占武漢早有預謀。事實上,日軍諜報組織嚴密、計劃周全,從日軍1872年派員來華諜報到1937年七七事變為止,無時無刻不在收集情報,他們通過政府、民間(包括商會、輪船公司、旅行班)、軍隊等各種途徑進行情報收集。在1931年“九一八”到1932年“一二八”期間,日本遣外艦隊就對上海至武漢、武漢至宜昌的主要城市、鐵路、主要河流干道、沿江要塞、炮臺進行了嚴密仔細的窺探、偵查,從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氣候條件,山岳高低向背、河海深淺情況,到沿江軍事駐點、軍隊訓練情況等,均調查得清清楚楚,繪制成精細地圖和文字資料作為軍事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