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黨員證》
近日,滕州市民鄭晨明女士向滕州市檔案館無償捐贈家中藏品——1947年《中共臨時黨員證》。這張《中共黨員臨時證》是鄭晨明曾祖父(鄭啟元)的遺物。鄭啟元先生,原籍山東蘭陵縣(蒼山縣)車輞鎮人,1932年參加革命,1936年入黨,在中共困難時期,其夫人因為他是中共黨員的身份而獻出了生命。鄭先生為此心痛過,但他對黨的衷心始終不渝,戰場上他奮勇殺敵,多次榮立戰功,復原后他兢兢業業,一心為公,直至離休。
這張《中共臨時黨員證》除折疊處有破損痕跡外,整體保存完好。該證件長24.6厘米,寬12厘米,紙質顏色已經發黃。正面用木版印有“五星錘子鐮刀”圖案和“全心全意為人民解放事業而戰斗”、“中共臨時黨員證”紅色字體;背面的表格內填有持證黨員“鄭啟元”的基本情況。內容是1947年5月30日填寫的,黨員證號碼1363,入黨介紹人是李子公,在團以上組織部門蓋章一欄中,蓋有山東解放軍總支委員會第八師二十三團的紅色印章。背面還印有十二條“戰時黨員守則”和“使用規定”。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共臨時黨員證》是60多年前的戰地文物,是戰時解放軍中的中共黨員隨身攜帶的,因為前線打仗,隨時可能負傷甚至犧牲,是一個能證明自己身份的物品,目前存世量不超過10份。這是人民解放軍為解放全中國浴血奮戰的紅色記憶。同時捐贈的還有:滕縣民國二十七年《田賦第二期串票繳查單》和1954年《結婚證》(男女兩證)。這些見證歷史的物品,不僅豐富了檔案館藏,更增加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容。
《中共臨時黨員證》被視為珍寶保存了69年,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共產黨員對組織的無限忠貞和熱忱。特別是在開展“兩學一做”活動的特殊日子里,重溫《戰時黨員守則》和《使用規定》內容,更能加深我們對“兩學一做”活動重要性理解,推動學習教育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