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市檔案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打造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檔案館為目標,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打通各級檔案館間數據交互壁壘,逐步構建起市內、省內、國內三個檔案館館際聯動服務平臺,實現真正的館際資源共享、跨館聯動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實實在在解決人民群眾異地查檔困難,有效提升檔案部門公共服務能力,贏得人民群眾認可。
一、市內檔案查閱利用“現場通辦”
2010年,青島市檔案館在全國率先推出全市12個國家綜合檔案館(市檔案館及11區市檔案館)“民生檔案信息館際聯動遠程查閱服務”,即青島市內,無論檔案原件保存在哪個國家綜合檔案館,均可在任一檔案館,由首查檔案館負責與檔案原件所在檔案館聯系辦理檔案查閱利用工作。2014年,該服務范圍拓展至全市金宏辦公系統所有用戶,金宏系統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均可實現遠程查閱利用檔案。2020年4月底,青島市檔案館牽頭啟動全市11個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開放檔案(含民生檔案)“現場通辦”查檔服務,使市域跨館查檔范圍在原74.5萬卷民生檔案的基礎上,增加了296.8萬件開放檔案。
為提高“現場通辦”服務效能,青島市檔案館對各館館藏婚姻、出生、學籍等27種查閱利用率較高的民生檔案情況及利用手續進行摸底匯總,制定“現場通辦”專項工作流程,完善查檔服務制度,組織各檔案館開展網絡設備測試和查檔流程演練,明確辦理時限為“原則上1小時內辦理完畢”,每月統計分析工作進展情況。同時,進一步加大館藏檔案開放力度,館藏建國前檔案開放比例實現大幅度提升,由2019年底的81.7%提高到現在的90%。
二、省內民生檔案聯動服務“全覆蓋”
2016年,青島市檔案館與山東省檔案館開啟館際聯動,成為省內第一個與省檔案館遠程聯動的城市。2018年,與省內16個地市檔案館全部簽署跨館查檔協議,率先建立起覆蓋全省的聯動查檔工作機制和服務平臺,得到山東省檔案館肯定,并在全省加以復制推廣。2019年,積極融入山東省檔案目錄中心建設,進一步打通省內省、市、縣三級檔案館之間線上線下跨館利用路徑,并先后與省檔案館、濟南、煙臺等地市以及棲霞、昌邑、肥城等縣級市檔案館開展聯動查檔服務80余人次。
在走出市域范圍,推進異地跨館查檔工作過程中,青島市檔案館堅持“服務至上”“邊服務、邊完善”的原則,逐步完善工作方案和服務協議。為解決異地查檔過程合規性和結果有效性的問題,積極與省內同行溝通對接,明確異地查檔結果可以通過郵寄、傳真或網絡傳輸等方式送達,由受理檔案館加蓋查檔證明章,幫助群眾解決了工作查考、工齡計算、維護權益等方面的燃眉之急,避免了異地查檔奔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精力。
三、國內檔案館聯動合作“星火燎原”
隨著群眾跨區域查檔需求的進一步增強,市內、省內范圍的館際共享已不能滿足社會各界利用需求。2015年,青島市檔案館與浦東新區檔案館簽訂館際聯動服務協議,嘗試將異地查檔服務范圍拓展至省外,使“千里之外”的檔案“立等可取”。近年來,青島市檔案館一方面積極分析青島市群眾跨省檔案利用需求熱點,先后與深圳市、南京市、大連市等檔案館實現跨館合作。另一方面,在為一個個有著不同跨省查檔需求的群眾服務過程中,不拘泥于已有合作范圍,以服務個體需求為契機,推促館際間的交流合作,適時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等檔案館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與杭州市檔案館的合作協議是在群眾提出查檔需求的24小時內即協商完成。
目前,青島市檔案館的跨省查檔服務范圍已覆蓋福建、深圳、南京、成都、杭州、大連、無錫、銀川、吳忠、鞍山、上海浦東新區、上海崇明區、宜昌夷陵區13個省市區,部分服務實現了跨省與市域的雙層聯動。下一步,緊跟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面向世界開放發展橋頭堡的步伐,青島市檔案館將繼續優化多層次館際服務聯動平臺,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更好的檔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