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學術科研

打造僑批檔案系統工程

作者:張凌 石璐 來源:中國檔案 發表時間:2017-05-05 分享到:

廣東省是我國第一大僑鄉,廣東人移民海外歷史久遠,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在交通不發達的近代,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把僑批(潮汕地區稱信為“批”,五邑地區稱之為“銀信”,是書信和匯款的合稱)寄給家鄉眷屬。現在,已經沒有人寄僑批了,但在當時十分盛行。僑批系統反映了海外游子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的情況,展現了上個世紀初葉廣東海外華僑移民的奮斗史,成為研究廣東近代史不可或缺的民間檔案。在國家檔案局的支持和幫助下,由廣東省檔案局(館)牽頭組織實施的“僑批檔案”項目于2013年6月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使廣東省實現了世界記憶遺產零的突破,率先成為全國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的省份。

廣東是目前中國僑批檔案存量最多的省份。但是經過100多年的天災、戰亂,特別是近30多年僑鄉生活的巨變及舊房改造,使得遺存下來的僑批數量大為減少。除了部分集中收藏在一些民間收藏家手中,這些僑批大多散落在潮汕、梅州、江門等僑鄉千家萬戶的僑屬僑眷手里。截至2013年,廣東省檔案館館藏中除了民國時期廣東郵政管理局的一些官方文件外,沒有一件民間僑批。因此,挖掘收集僑批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工作。

廣東省對僑批檔案工作非常重視,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指示要做好僑批檔案的保護和開發,要求省檔案局(館)要深入挖掘珍貴歷史文化資源。隨著檔案申遺成功,社會各界對僑批檔案的關注度也大大提升。省檔案局(館)從保護好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民間檔案出發,制定了一系列打造廣東省僑批文化系統工程的工作方案。經過4年多的努力,廣東省檔案局(館)通過各種渠道共征集到僑批檔案4934件,其中包括僑批封、回批封、僑信、銀行匯票、出境通行證、歸國證明書、匯款證明書、華僑證照、各類僑批印章等。這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項目亞太地區委員會主席雷·埃德蒙森兩次訪問省局(館),對廣東開展的僑批文化系統工程給予高度評價。

在此過程中,廣東省檔案局(館)創新征集民間檔案的手段和方式,從主要依賴于體制內文化機構的資源共享方式,轉變為向全社會征集、與省內民間收藏家合作等多種方式齊頭并進,構建自有僑批檔案庫的新模式,扭轉了自身館藏僑批較少的局面。同時,積極推進僑批檔案的征集和宣傳工作,一方面通過獎勵捐贈者、舉辦捐贈儀式、為捐贈者舉辦個人展覽等方式,為僑批檔案捐贈者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吸引民間藏家踴躍捐贈;另一方面,也通過邀請專家學者撰寫僑批檔案的文章、開辦僑批檔案專題講座等方式宣傳僑批檔案,擴大僑批檔案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的人知道僑批、喜愛僑批、收藏僑批。通過把僑批檔案文化系統工作這一“蛋糕”做大做強后,反向促進僑批檔案的征集工作,使征集工作形成良性循環,互相促進,互相推動,達到共贏。

擴大宣傳維度 促成民間捐贈

申遺活動成功后,省檔案局(館)首先通過在主流媒體上發表僑批檔案的宣傳文章,向社會公眾普及僑批檔案的知識,從而揭開了向社會公眾征集僑批檔案的序幕。這一舉措很快取得了成效,熱心市民陳先生看到僑批檔案的相關報道后,主動將家藏的40多件僑批檔案無償捐贈給省檔案(局)館。這批僑批檔案中,有數封僑批的護封印、吉祥印、商號印等,要件齊全、年代悠久,是不可多得的僑批檔案珍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對此,陳先生表示,這些僑批檔案放在家中無法體現其中的價值和意義,只有捐給國家才能更好地將其保存起來,使其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成為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

給予適當獎勵 吸引民間捐贈

2014年,廣東省局(館)了解到梅州地區的紅色收藏家魏金華先生擁有數量較多的僑批檔案,多次派人前往梅州調研,與當地檔案部門和收藏家本人接觸,了解收藏家所藏僑批檔案的具體數量和質量。為慎重起見,廣東檔案館聘請省內僑批檔案研究專家對其收藏的民間檔案進行鑒定,確定其所收藏的僑批檔案數量大、種類全、精品多,極具收藏價值。同時,省檔案局(館)的工作人員與收藏家本人的多次接觸期間,檔案工作者保護檔案的誠心誠意和良好的專業素質打動了這位在客家地區負有盛名的收藏家,使他對省檔案局(館)產生了很強的信任感,有了捐贈僑批檔案的意向。

鑒于該藏家所持有的僑批檔案不乏珍品、精品,為了將其所藏的僑批檔案征集進館,經上級部門同意,以省政府的名義獎勵其30萬元,其中10萬元用于將其捐贈的僑批精品集結成冊出版《梅州僑批 世界記憶——魏金華收藏僑批檔案匯編》。2014年6月9日國際檔案日當天,省領導向魏金華頒發廣東省檔案館“捐贈檔案收藏證書”。這一做法在全國檔案系統開創了省級政府重獎捐贈珍貴檔案的民間收藏人士之先河。有感于省局館對民間藏家的重視、尊重和盡心竭力的工作態度,魏金華捐贈僑批檔案數量由原計劃的百余件增加到800余件,最后實際捐贈僑批檔案數量高達1606件,大大充實了省檔案局(館)梅州地區僑批檔案的庫存。

省政府大手筆獎勵收藏家捐贈僑批檔案的消息,在民間收藏界產生巨大反響,許多藏家主動上門洽談捐贈事宜。檔案部門也趁著社會各界對僑批檔案的熱潮高漲之機,選擇與潮汕地區、五邑地區的收藏家合作,征集僑批檔案3000余件,最終建成了能夠較為完整和全面地反映梅州、潮汕、五邑三大僑鄉的僑批檔案庫。

舉辦專題展覽 活化民間捐贈

僑批檔案是珍貴的歷史見證。因此,省檔案局(館)在征集僑批檔案的過程中不但注重“收”,更注重“展”。通過挑選捐贈僑批檔案中的精品,省局館接連舉辦了“梅州僑批 世界記憶——魏金華收藏僑批檔案展”“潮汕記憶——李楷瀚民間檔案文獻收藏展”等專題檔案展,并廣泛邀請新聞媒體進行跟蹤報道,吸引了大量民眾、學生和社會團體前來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觀眾紛紛表示,僑批檔案專題展覽通過僑批這個載體,講述了近代華人華僑漂洋過海、遠赴世界各地打拼創業的真實故事,反映了幾代華人華僑雖遠居海外卻仍心系故土,每逢國難便鼎力相助的珍貴歷史記憶,體現了海外華人華僑同祖國血濃于水的感情,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應該檔案部門多舉辦這樣的展覽。

邀請專家宣講 開展愛國教育

除了舉辦展覽,廣東省檔案局(館)還利用送文化下基層的契機,依托省檔案局(館)創建的“名人名家講堂”這一知名品牌,邀請專家學者先后在潮州市潮安區龍湖中學、開平市開僑中學舉辦了兩期僑批主題的名人名家講堂。

在開僑中學,“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首席專家張國雄教授從旅居新加坡的華僑鄭潮炯為支持抗日戰爭“鬻子救國”的義舉開講,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僑批的由來和作用,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張國雄教授更鼓勵同學們回家后尋找家中存留的僑批檔案,捐贈給檔案部門保存,以便更好地保護和繼承僑批文化。在龍湖中學,潮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挺教授從海上絲綢之路談起,介紹了僑批的前世今生;青年收藏家李楷瀚作為主講助手,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收藏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鼓勵同學們多學歷史,從而了解歷史,了解自己的家鄉,了解祖輩所做出的貢獻。

文化講堂從普及教育著手,既宣傳了僑批檔案的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又傳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使得社會各界,特別是僑鄉的學生們能走近僑批、了解僑批,既推動了僑批檔案的宣傳和推廣工作,更為省檔案部門未來征集僑批、利用僑批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近幾年,廣東省檔案局(館)通過將媒體宣傳、開辦講堂、舉行展覽、表彰捐贈等各項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力宣傳僑批檔案,讓人們知道僑批、了解僑批、保護僑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原本僅在民間留存的僑批檔案逐漸為社會所認識,改變了僑批檔案主要在民間流轉和傳承狀況,避免了大量殘存于民間的僑批檔案被遺棄或因保管不善而損毀。雖然僑批檔案征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僑批檔案保護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廣東省檔案部門將繼續努力推進僑批檔案的宣傳和征集工作,使其成為征集工作的一面旗幟,推動廣東僑批檔案事業的發展,以實際行動推進廣東文化強省建設。

作者單位:廣東省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