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2019中文大全,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入口,国产日韩91,V片免费看

· 國家檔案局主管· 中國檔案雜志社主辦1951年創刊歡迎來到中國檔案網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學術科研

香港特區政府檔案處網站教學資源開發的特點及啟示

作者:藍姝 魏小平 鄭艾榮 謝明 來源:《中國檔案》 發表時間:2017-11-24 分享到:

“郵服背后”專題展覽

“郵服背后”專題展覽

香港特區政府檔案處成立于1989年,英文原名Government?Record ServiceDivision,2003年2月重組為?Government Record Service。該處由系統發展組、管理及行政組、保存及修復服務組及歷史檔案館組成,主要職責是保存政府歷史檔案,制定及推行有關檔案政策,改進檔案管理方法及提供其他檔案服務。檔案處網站對教育欄目進行了精心設置,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層次加工,體現了鮮明的人文特色,在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民眾對檔案文獻的認識和欣賞水平。

教學資源開發特點

1.線上線下教育并舉

為了使民眾多接觸檔案、了解檔案,檔案處做了很多工作。在線下,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專題影像資料欣賞、展覽及其他教育活動,為民眾尤其是師生提供學習支持。在線上,通過開發“教學資源庫”項目,為民眾學習參考提供方便。“教學資源庫”包括“教與學”“網上展覽”“精選館藏”“數碼化藏品”和“游戲”5部分, 其中“教與學”是資源庫的主體內容,主要為師生提供在線目錄檢索方法、檢索建議及課程相關的參考資料。2015年,檔案處在3個場地舉辦了“同一屋檐下:1950年代香港的徙置工作”流動展覽,同時推出相應的網絡展覽,以簡潔的指引協助民眾尤其是師生深入了解藏品,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此外,網站還提供了PDF格式的《參考及公共服務指引》,以便民眾能高效地獲取所需資料。

2.實用趣味的教與學

“教與學”為民眾尤其是師生介紹快速搜索網站目錄的方法,并提供與學校課程相關的參考資料,專題包括教學工作紙、專題指引、館藏精選、搜尋提示4部分,其中教學工作紙和專題指引是頗具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工具。

教學工作紙是一種輔助教學的練習紙,在港澳地區及一些發達國家的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目的是配合教學專題開展閱讀練習或字詞專項訓練。香港的教學工作紙有很多類型,但檔案處網站引入的教學工作紙內容相對簡單,篇幅為1頁A4紙,便于民眾掌握相關知識。

以“文獻分析”教學工作紙為例。假設民眾在網站找到一份文獻,只能直觀地看到文獻的類別、標題、年份,卻不知如何入手分析。這時,教學工作紙可以引導民眾逐步加深對文獻的理解。教學工作紙提供了一份文獻模板圖,民眾根據圖的提示,了解檔案文獻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并在下方的表格中判斷文獻的類型,找出文獻的作者、年代、受眾與香港的聯系點,進行文獻原始性與真實性的討論。完成以上步驟后,民眾可進一步擴展相關閱讀,從而在教學工作紙的幫助下完成一份規范、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報告。

專題指引專為香港中學教授與學習歷史、通識科目的師生設計。專題指引中的參考資料依課程類別排列,以協助學生完成歷史專題研究作業。專題指引包括脈絡分析及參考資料清單,前者可用于擴充或收窄課題研究范圍,后者提供了檔案的參考編號及參考目錄,可用于進一步探討。

以“九龍城寨問題(1898—1993)”專題指引為例。“九龍城寨”是中英雙方圍繞戰后香港問題的一次較量,整個事件呈現出中英外交當局、香港政府、廣東地方政府、九龍城寨居民以及社區問題錯綜復雜的關系。若非專業人士,在查閱該專題時有可能無從下手,這時專題指引就發揮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九龍城寨”專題指引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為脈絡分析,包括了問題的形成背景、中英政府之間的交涉以及社區問題,并提供了與問題相關的中英文關鍵詞。比如在中英政府之間的交涉問題上,指引提供了郝德杰(Andrew?Caldecott)、楊慕琦(Mark?Young)、葛量洪(Alexander?Grantham)等關鍵人物,可作為專題研究的關鍵詞匯。第二部分指引是參考資料清單,包括了相關檔案、政府刊物以及非政府刊物,清單中提供了檔案的參考目錄以及編號,以便師生帶著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專題指引,師生對香港歷史有了更為生動的了解,還帶動了家庭成員對檔案進行深入了解。

3.歷史與信息技術的交融

歷史的內容豐富多彩,跌宕起伏的事件,鮮活生動的人物,使溫故歷史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但歷史畢竟是逝去的人和事,很多場景無法重演,身處故紙堆,很難有身臨其境的親切感。正確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歷史專題,對館藏進行二次開發,能夠營造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效果。在網上展覽專題中,檔案處提供了12個專題,展示了如何在專題研究學習上應用原始館藏尤其是歷史資料。專題內容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和官方詞匯,做到通俗易懂又深入淺出,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公眾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設計者的獨具匠心。

以“郵服背后”展覽為例,2009年,檔案處從郵政署接收了一批歷史檔案,這批檔案內容涉及郵差制服設計及制作的細節,包括紐扣、徽章、制服布料等大量實物。檔案處利用這些內容豐富且多元化的歷史檔案制作了“郵服背后”展覽,從多角度展現郵差制服的變遷,對民眾尤其是師生極具參考價值。

“郵服背后”分為5部分:郵差制服、歷史檔案、如何看待歷史檔案、在線目錄與參考資料。第一部分,通過時間軸線引導讀者了解1950—1990年郵差制服背后的有趣故事,令讀者體會到老照片是對歷史的記錄,歷史檔案是時代變遷的證據。激發讀者興趣之后,第二部分簡明地指出檔案處的主要職責和功能,讀者可通過“何事、何地、為誰、為何、如何”5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學習。第三部分是對專題內容的評估,通過一定數量的問卷調查,詢問讀者是否喜歡這個專題的設計,了解讀者從專題中學到了什么。第四、五部分提供了在線目錄與參考資料清單,列出與專題相關的歷史檔案和圖書藏品。參考資料的內容包括了海報、期刊、照片、地圖、書籍等多個種類,可供讀者做擴展閱讀之用。

4.檔案與民眾的有效互動

在精選館藏、數碼(字)化藏品和游戲3個部分,網站展示了精心挑選的數碼(字)化檔案,并提供了多種聯系方式,以便民眾就不同的研究課題與檔案處分享經驗和交流知識。在游戲環節,通過有趣的問答形式讓民眾了解館藏,進一步加強“教與學”環節的良性循環。特色游戲“鼠疫問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游戲以1894年5月香港發生的鼠疫為背景,鼓勵民眾利用館藏資源回顧19世紀鼠疫發生的經過,通過查閱歷史文獻激發民眾的批判性思考。另一款“宣傳運動與標語配對”游戲則講述了海報運動的歷史。游戲中展示了自1950年代至今收藏的1200張海報精品,這些海報涵蓋了不同年代的大型宣傳運動,生動反映了政府在宣傳活動設計和溝通策略方面的轉變,令人印象深刻。

對內地檔案網站建設的啟示

香港特區政府檔案處網站教學資源開發的特點為內地檔案網站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教育功能定位清晰

檔案處網站以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加強師生對香港歷史文化的理解為目的,在內容設計上充分體現了系統性和趣味性。相比而言,內地檔案網站的教育功能比較欠缺,即使網站上有一些屬于教育功能的資源,但總體而言過于零散,教育功能定位模糊。通常來說,成人對檔案的認知已經基本形成,對檔案的需求一般基于實用性和娛樂性目的,可以比較順利地使用在線檢索和數據庫功能達到利用目的。但對于學生群體,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群體而言,他們對檔案的利用需求仍需要培育和引導。因此,內地的檔案網站應加強教育功能建設,要通過整合網站的教育欄目,結合學校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挖掘館藏資源,實力較強的檔案館可聯合開發針對兒童與青少年的配套教育服務。同時,要鼓勵多學科背景和教育界人士的參與,通過團隊合作提升網站教育欄目的整體質量。

2.編研成果形象生動

檔案處網站的編研成果充分體現了數字化優勢。在信息時代,檔案編研成果的傳播渠道由單一向多元發展,大大突破了傳統條件下檔案編研的局限。從目前內地檔案網站的編研成果看,有些只是在某一專題名下疊加數量不等的資料,輔之以簡單的文字描述。這種未對原始資料進行深加工與提煉的編研方式,很難得到民眾的青睞,即使采用了先進的網絡技術,其影響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當然,內地檔案網站也不乏圖文并茂的優秀編研成果,但符合師生特點的內容卻較少。內地檔案網站需轉變觀念,編研的選題要符合師生的特點,鼓勵師生與家長一起閱讀,加強互動,及時獲取反饋。此外,檔案部門應主動加強與當地教育部門溝通,掌握不同層次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館藏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資源的挖掘,滿足教育部門對于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需求。

3.能力導向目標明確

檔案處網站提供了頗具實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工作紙和專題指引,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當公眾在網頁上找到所需文件時,教學工作紙和專題指引可以協助公眾梳理所閱檔案來源、內容與脈絡,分析不同來源的資料,激發批判性思考與討論,提升團隊合作精神。內地的檔案網站可以借鑒香港特區政府檔案處網站在開發館藏教學資源中的思維方式和信息組織形式,利用網絡空間拓展思路,強化能力導向。一是借鑒教學工作紙的模式,降低難度,構建館藏資源與教學資源之間的橋梁;二是通過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查詢借閱、專題研究等方法,培養學生對檔案的深入理解,使學生對檔案的內容真實性、檔案的基本要素等基礎問題有基本的認識,初步掌握利用檔案進行研究的方法;三是明確“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檔案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使檔案成為教育的“第二課堂”。

作者單位: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級機關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