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歙縣檔案館工作人員接到一個來自江蘇常州自稱姓陳的電話,對方稱從網絡上得知歙縣檔案館正在征集歷史檔案,自己手頭上恰好有一本光緒己亥年(1899)《續神童詩》,該書由歙南梅溪名宿洪文翰撰序,并出資刊印。因屬于歙縣的東西,覺得捐給歙縣檔案館更有意義。并再三叮囑,不要證書,不講名字,更不要報酬,只想為豐富歙縣檔案館館藏盡一點綿薄之力。不多日,歙縣檔案館收到了從江蘇常州的寄來快遞,打開一看,正是品像完好《續神童詩》。外地人以郵寄的方式捐贈物品,且不留姓名,對歙縣檔案館來說尚屬首次。
徽州自古以來便有著“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優良傳統。以血緣關系聚族而居的徽州先民,不遺余力孜孜于教育事業。他們舉辦族塾,創建書院,以訓教族內子弟。對無錢上學的族內學童,則開辦義學、義塾,免費供他們讀書,耕讀文化深深根植于他們心田。本次《續神童詩》捐品,就是梅溪洪氏義塾使用的課本。
洪文翰,歙縣三陽坑人,生于道光癸巳年(1833),字應昌,縣增貢生,候選儒學生,翰林院待詔,一生著書甚豐,積極創辦義學,是晚清時期歙縣小有名氣的教育家,培養了一大批頗有建樹的學生。梅溪洪氏《續神童詩》無疑是研究歙縣早期教育的絕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