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任馮惠玲一行參觀高遷古民居
3月19日—22日,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主任、電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原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馮惠玲及教授梁繼紅、博士馬林青一行21人來到臺州,就臺州古村落數字記憶平臺項目進行深入調研和開展數據采集工作,首站就選在仙居高遷古村。
馮惠玲主任是 “北京城市記憶”數字資源庫建設項目的主持者,這一項目是北京文化資源的大型數字平臺項目,其中期成果在2015年9月西班牙格拉納達召開的2015年數字遺產國際會議上展示,獲得很大反響。而臺州多年來也致力于古村落資料及數據的采集,選取121古村落建立了數據庫,從中挑選65個村,編輯出版了圖文并茂的《臺州古村落》,該書一經問世,即引起強烈反響。該書還榮獲浙江省優秀檔案編研成果一等獎。
在臺州仙居師生們參觀了吳氏祠堂、蟠灘古街、高遷古民居,聽取仙居縣縣長林虹如數家珍、繪聲繪色的介紹,對高遷古民居進行了全方位數據采集,包括拍攝古村落中標志性建筑、院落、村民傳統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等,訪談了石雕非遺傳承人、本土畫家、木雕藝人、吳氏宗族長者及了解村落歷史、知曉村中奇聞軼事的長者和文化人,還召開了中國人民大學“臺州古村落”數字記憶項目仙居調研會、仙居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座談會,深層次了解仙居文化淵源和內涵。
馮惠玲說:仙居這些古鎮、古村不但有著豐富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還有非常濃郁的鄉土文化,積淀深厚,蘊含著深厚的儒家耕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標本、一個縮影。但這些傳統文化散落在奇山秀水間、文化村落中,儲存在人們的記憶深處,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傳統與現實斷層。而且,當今碎片信息正在湮沒人類,而對這些一天天正在消逝的文化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復活、展現、傳播、傳承,也已刻不容緩。傳統文化向數字平臺遷徙,展現并傳承下去也是大勢所趨。所以,去年底,與臺州市檔案局就古村落數字記憶平臺項目達成初步意向。這個學期,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次開設了“數字記憶”這門選修課,讓學生們在學習之余,能理論聯系實際,學到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中華文明的涵養,同時,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添磚加瓦。
臺州市檔案局局長吳志剛說,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城鎮建設要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充分挖掘、傳承古村落文化遺存,正是契合了總書記的要求。2003年9月22日,當時主政浙江工作的習近平書記就參觀過高遷古民居,并對古民居給予了高度評價。臺州市檔案局在全省率先開展為古村落建檔工作,通過與人民大學的合作,一定能極大提升臺州古村落數字化平臺的層次,提高臺州的知名度。臺州市檔案局將與人民大學緊密合作,盡一切所能,舉全局之力完成好這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