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抗日戰爭檔案匯編·麗水市卷》作為國家確定和組織的重大專題開發項目,列入國家檔案局抗戰檔案編輯計劃。
麗水地區是浙江抗戰的大后方,浙江省政府、建設廳、教育廳等機關和各類文化教育機構遷移至麗水各地。日本侵略軍分別在1942年和1944年兩次入侵麗水,在麗水各地施放鼠疾、傷寒、副傷寒和炭疽等病菌,造成麗水軍民大量死傷,共導致1.57萬人受害。 麗水檔案館中有大量民國時期縣、鄉鎮、村上報的疫情報告、統計表;各級政府、部門的防疫計劃、總結;省衛生處、縣衛生院印發的訓令、指令、布告;省政府、縣政府印發的防疫辦法,經費、藥品發放通知;各類報刊關于疫情的報道;各機關、學校關于疫情的報告,停課、遷移的呈文等,這些珍貴的檔案是侵華日軍實施非人道的細菌戰的最有力證據。麗水市檔案館通過對館藏抗戰期間日軍細菌戰的相關檔案進行整理、數字化,編輯出版《抗日戰爭檔案匯編·麗水市卷》。麗水市日軍細菌戰相關檔案分散于市檔案館及除景寧縣外的8個縣(市、區)的檔案館中。經統計涉及細菌戰的檔案有41卷,計 333件,2361頁,其中已完成數字化掃描238件,1855頁,占總件數的71.5%、占總頁數的78.6%。
《抗日戰爭檔案匯編.麗水市卷》作為國家確定和組織的重大專題開發項目,目前已完成項目的填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