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青島市檔案館舉辦珍貴檔案捐贈、網上展覽開展、微電影首映式和檔案公布等活動,第十三屆國際檔案日暨青島市第十屆檔案館日活動亮點頻出。
戰”疫”檔案入館珍藏
為全方位、立體地記錄戰“疫”進程,青島市檔案館圍繞三條戰線展開檔案記憶工作,并向社會報告工作成果。
青島市檔案館直接參與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檔案工作,已歸檔2700余件文書檔案、3000余分鐘音像檔案。這批檔案系統記錄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組織指揮青島市“抗疫”歷史的真實面貌,構成了戰“疫”進程中政府的工作記憶。青島市檔案館向社會介紹了這批檔案的基本情況。
敏銳地記錄和忠實地報道戰“疫”事實,是媒體記者的職責。青島報業傳媒集團組織記者團隊,用手中筆和鏡頭主動記錄了青島市戰“疫”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記者視角的戰“疫”記錄。青島報業傳媒集團將包括青島日報、青島晚報和青島早報、青島畫報戰疫特刊、記者手記等戰疫記錄捐贈給青島市檔案館。
記錄戰“疫”歷史,社會記憶不可或缺。青島市第五批援鄂醫療一隊、二隊隊員代表將全體隊員親筆簽名的醫用防護服捐贈進館,市北區疾控中心捐贈了新冠肺炎患者家屬為感謝疾控工作者愛心之舉的錦旗。青報教育在線捐贈了通過“戰疫家書”征集活動收到的7999封飽含深情的家書和部分家書的朗讀視頻,青島廣播電視臺捐贈了以戰“疫”為主要內容的2020“最美青島”視覺大賽第一季度入圍攝影及視頻作品,為戰“疫”檔案增添了獨特的記憶。
青島市檔案館與青島晚報共同舉辦的“留住時代記憶,見證人民力量—2020青島戰疫檔案”在線展出。展覽分共分眾志成城、傾情援鄂、人民力量、青島楷模、戰疫心曲、全媒傳播6個部分,展出珍貴抗疫照片百余張,詳細記錄疫情之下的媒體記者深入一線,生動還原青島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過程。
微電影再出力作
作為檔案歷史文化題材微電影“紅色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青島市檔案館新作《碑心石的故事》舉辦首映式。該片講述了青島人民克服困難開采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的感人故事,展示了青島人民心懷祖國、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也體現了檔案工作者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青島大學教授、青島當代水彩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竇鳳至父女專門為此片創作了10多幅水彩畫,在首映式上展出。
熱心市民關心檔案館發展
青島市檔案館在西海岸新區建設工商分館,民間收藏家楊德勝先生向市檔案館捐贈了包括反映青島工商業歷史的票證、幣章、縫紉機等珍藏多年的老物件千余件。國家一級美術師姜云宗捐贈巨幅國畫作品《晨曦》,青島孟子文化研究會會長孟憲良將精心編纂的《孟子世家流寓青島支譜》捐贈給青島市檔案館。
檔案工作服務社會再出新舉措
多年來,青島市檔案館堅持面向海外征集檔案,為記錄和研究青島城市歷史提供史料支撐。青島市檔案館已經完成了從德國征集回來的1210卷另29929件德文檔案的整理、編目工作,依托這批檔案構建了德國早期涉青歷史檔案檢索利用平臺。該平臺正式對社會開放,市民朋友可以憑身份證來館利用這批檔案。
探索檔案宣傳新形式,青島市檔案館籌建抖音賬號,包括青島歷史知識文化、檔案館業務工作、檔案技能與檔案理論課程等內容。“青島市檔案館”抖音號入駐“青報傳媒”抖音矩陣正式上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