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麗水市檔案館多措并舉接收具有地方特色的檔案進館。通過征集、捐贈等方式,接收特色檔案董家家族檔案、雷志英記事檔案、葉宗偉等檔案共計1545卷件檔案進館,在豐富了館藏資源的同時,為舉辦展覽、編史修志、挖掘檔案里的改革開放故事等提供了良好素材。
董家家族檔案包括董萬春先生及其女兒董淑萍、兒子董國強等家庭形成的檔案全部捐贈給麗水市檔案館。該批檔案于2014年寄存于麗水市檔案館。董萬春先生是共和國記賬人,家庭的收入與支出都記得非常詳細,從1957年記到了現在,每年大約記1500多筆賬,共記錄了63年。翻閱賬本檔案可以看到,1957年,董萬春夫妻倆每月工資93.5元,1979年115元,年均增幅不到1元。改革開放后,工資連年看漲。2012年兩人每月離退休金比1979年工資翻了95倍,平均每年增加330元。支出結構方面:1961年,食品支出占總收入59%,1970年占50%,1981年占35%,到了2008年,只占13%。這一連串數字背后,是生活條件的連年改善和消費結構的變化:1962年,買了一塊60元的半鋼舊手表,是家里第一件生活耐用品;6年后,他花了80元買了一塊日本手表。1979年,作為所在小區第一戶買電視機的人家,每天晚上,兩夫妻都要為前來看電視的鄰居準備好小板凳。漸漸地,電視機從9吋黑白、14吋黑白到25吋彩電再到液晶電視,冰箱從單門到雙門……董家的生活用品隨時代而更新。從這些老檔案中,折射出時代的變遷,人民生活水平節節升高。
雷志英是景寧縣東坑鎮馬坑村人,畬族,雷志英出生于1951年10月28日,曾當過村會計,后來當村干部多年,從1974年開始記賬及日志至今,從未間斷,已連續44年,從他的記事檔案中反映出一個家庭和一個村莊的變化,特別是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到村莊的建設,還有價格方面的變化,以及村里,結婚的,出生的,過世的都把它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看到,一個村子變化情況,人口的變化情況,天氣變化情況,村里發生的大小事件及收集的部分村里發展變化的基礎數據。日志共有50多冊,還有反映村里生產生活變化的檔案157件。
葉宗偉是慶元縣官塘鄉橫坑村人,他寫了70年共計40多萬字的日記檔案,也無償捐贈給麗水市檔案館珍藏,檔案館以此為內容,集結出版了《橫坑故事》,細數小山村和普通人物的歷史,并由此折射出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