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由浙江省廣播電視局、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主辦,浙江省檔案局、浙江省檔案館全程協辦,浙江廣電集團廣播城市之聲與電視教育科技頻道聯合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封家書·家國檔案七十年”誦讀會在杭州隆重舉行,從此前收集到的1萬份家國檔案中挑選出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家書和檔案,邀請長嘯、郭凱敏等薦信人及相關領域專家在現場誦讀、展示與解讀。從新中國的“熱血建設者”到“功勛科學家”,從“改革先鋒”到“風云浙商”,從“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到“為民服務的基層民警”,他們的家信、檔案匯聚成家國檔案中的共和國記憶,訴說著共和國的榮耀,見證著新中國的崛起和復興。
誦讀會現場,新安江水電站第一代建設者馬季煌寫給父母的熱血家書、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寫給兒子的愛國家書、世界冠軍徐嘉余的父親寫給兒子的勵志家書、“黑戶”打工大姐一家寫給平湖戶籍女警丁秋美的感恩家書及義烏第一批個體工商營業執照、“義新歐直通歐洲班列”第一張海關報關單、1987年娃哈哈《校辦廠經濟承包合同書》、吉利獲頒的民營汽車生產許可證、支付寶起步時的手寫賬本等具有時代意義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家書與檔案被浙江省檔案館永久收藏,浙江省檔案館一級巡視員丁越飛為捐贈者們頒發了館藏證書。
家書,是一個家庭的珍貴記憶;檔案,更是一個時代的真實記錄。一封封凝聚親情的家書,一個個劃時代意義的老物件,匯聚成一份份記錄國家滄桑巨變與輝煌歷程的家國檔案,書寫著新中國70年奮斗征程的壯麗華章。今年6月12日,浙江省檔案局、浙江省檔案館與浙江省廣播電視局、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發起了全球“家國檔案”征集令,經過3個月的時間,征集到了來自世界各地1萬余份不同形式的檔案,其中有家書3000多封,具有歷史價值的物件6000余件,包括老唱片、老證件、工作日志、賬單,等等。這些檔案以不同載體、從不同角度,生動講述了七十年來或波瀾壯闊、或滄海桑田的浙江故事,也真實記載了銘刻在浙江大地上的奮斗足跡。
這是浙江省檔案局、浙江省檔案館與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合作推出“一封家書”活動的第二年,無論是去年的“一封家書·四十年四十封信”還是今年的“一封家書·家國檔案七十年”,與更多的公眾共同回溯檔案故事,再敘家國情懷,從塵封的檔案中領略發展變遷、匯聚奮進力量、展望美好未來都是我們的初心所在。通過此次活動,社會公眾留存時代記憶的檔案意識明顯增強,也進一步感受到了家國檔案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