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金華市檔案館舉行“婺州魚鱗圖冊展”開展儀式。金華市政協副主席胡錦全、原市規劃局總規劃師洪鐵城及金華市有關文史專家為展陳室揭幕,市委副秘書長、市檔案局局長、市檔案館館長陳艷艷主持開展儀式。
魚鱗圖冊,又稱“魚鱗冊”“魚鱗圖”“流水冊”“鱗冊”“魚鱗”等,是南宋以來官府為征派賦稅而攢造的土地登記冊籍,詳細登記了每戶業主的土地、類型、面積、等級、四至、坐落等信息,因總圖所繪圖形排列狀若魚鱗而得名。其對土地管理的精細程度遠超同時期的西方世界,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創舉。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是魚鱗圖冊首創地和樣板地,金華地區至今保存了明清至民國時期大量的魚鱗圖冊檔案,其中僅蘭溪縣、湯溪縣兩縣的魚鱗圖冊存量多達1182冊,這是目前國內外保存最系統、最完整的魚鱗圖冊檔案。
多年來,金華市檔案館積極與浙江師范大學合作,爭取專項經費,加強對魚鱗圖冊檔案的保護開發,出版編研成果。參觀的專家學者對該項目研究成果和保護舉措給予充分肯定。據專家介紹,目前,金華市“婺州魚鱗圖冊展”是我國唯一以魚鱗圖冊為內容的專題展陳。該展位于金華市檔案館內,按“婺州魚鱗圖冊攢造歷史、主要種類、特點價值、保護開發”等四個部分進行展出。